當人民幣跳起比特幣探戈:數字黃金迎接貿易戰新高潮!

比特幣避險成中美貿易戰焦點:中國資金外流或引發新一輪牛市

近日,加密貨幣市場因中美貿易戰升級而吸引了眾多投資者的目光。BitMEX創始人Arthur Hayes的最新觀點引發了熱烈討論,他認為中國對美國徵收全面關稅的反制措施可能導致大量資金流入比特幣市場,這或將成為恢復加密貨幣牛市的關鍵催化劑。

中國央行或成比特幣牛市復甦的關鍵

作為加密市場的資深參與者,我從2016年就開始關注中國經濟政策對比特幣價格的影響,而近期的發展讓我看到了某種熟悉的模式再現。

Hayes在4月8日於社交平台上發表的言論引人深思:「如果不是美聯儲,那麼中國人民銀行將給我們提供恢復加密市場牛市的『Yahtzee』要素。」他特別強調,若中國央行選擇貶值人民幣,「中國資本外流將流入比特幣」的敘事將再次成立,就像2013年和2015年一樣。

Bybit聯合創始人兼CEO Ben Zhou也持類似觀點,他指出中國很可能會嘗試貶值人民幣以應對關稅,而「歷史上每當人民幣貶值時,大量中國資本都會流入比特幣」,這對BTC來說是明顯的看漲信號。

人民幣貶值與比特幣上漲的歷史關聯

翻閱加密貨幣歷史,我們能找到多個人民幣貶值與比特幣上漲同步發生的案例:

2015年8月的轉折點:當時中國將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貶值近2%,創下數十年來單日最大跌幅。雖然關聯性存在爭議,但比特幣確實在這段時期獲得了更多關注。

2019年8月的象徵性突破:當人民幣跌破7:1的象徵性匯率關口時,比特幣同期價格上漲了約20%。許多分析師認為,中國投資者將比特幣作為對沖工具來保護自己免受本國貨幣貶值的影響。

知名機構Grayscale當時也指出,人民幣貶值是推動比特幣市場的因素之一。

我還記得2019年那波上漲,當時不少國內投資者確實將比特幣視為避險資產,我身邊有朋友就在那時將部分資產轉入比特幣,結果意外收穫了不少回報。

為何中國資金會選擇流向比特幣?

作為經歷過多輪牛熊的老幣圈,我觀察到中國投資者選擇比特幣有幾個關鍵原因:

1. 規避資本管制:中國實施嚴格的資本外流限制,每人每年只能兌換等值5萬美元外幣。比特幣作為去中心化資產,為富裕階層提供了一條將財富轉移出政府控制範圍的途徑。

2. 保值避險需求:當本國貨幣面臨貶值風險時,比特幣這類硬資產往往成為首選的保值工具。根據摩根大通的研究,比特幣在某些情況下表現出與黃金類似的避險特性。

3. 對傳統金融體系信任的動搖:貨幣貶值往往會削弱人們對中央銀行和政府財務管理能力的信任,這促使人們尋找比特幣這類去中心化的替代品。

4. 高回報預期:相較於傳統投資工具,比特幣的歷史回報率更具吸引力,特別是在經濟不確定性增加的時期。

我在2019年曾與一位來自上海的資深金融分析師交流,他表示:「對於有一定資產規模的中國投資者而言,將資產的一小部分配置到比特幣,既是分散風險的明智之舉,也是對抗可能的貨幣貶值的有效策略。」這種觀點在當下的中美貿易緊張局勢中更顯得尤為重要。

貿易戰升級:雙方態度強硬

4月7日,美國總統宣布將對中國實施額外關稅,而中國商務部迅速回應稱將「打到底」,並表示:「如果美國實施升級關稅措施,中國將堅決採取反制措施,捍衛自身利益。」

這場貿易戰的升級無疑將為全球經濟帶來更多不確定性。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報告,貿易緊張局勢的加劇可能導致全球GDP在中長期內下降近1%。

比特幣作為「數字黃金」的地位再次凸顯

從歷史數據看比特幣的避險屬性

比特幣作為「數字黃金」的定位在貿易戰背景下變得更加突出。從歷史數據來看,比特幣在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增加的時期往往表現出色:

2019年貿易戰期間:比特幣從約3,500美元上漲至近14,000美元,漲幅超過300%。

2020年疫情危機:在初期崩盤後,比特幣迅速反彈並開始了驚人的上漲行情,從3,800美元一路漲至2021年的近69,000美元。

2023年銀行業危機:矽谷銀行倒閉後的一周內,比特幣上漲超過30%,再次證明了其在金融不穩定時期的避險屬性。

我從2017年開始持有比特幣,經歷過2018年的熊市和2019年的緩慢復甦。那段時間,很多投資者都放棄了,但我選擇繼續堅持,因為我理解比特幣在全球不確定性增加時的價值。結果證明,這個決定是正確的。

當前市場情緒分析

根據加密貨幣恐懼與貪婪指數,市場情緒近期已從「極度恐懼」區域逐漸回暖。這表明投資者正在重新審視比特幣在當前經濟環境中的價值。

我的交易群裡,不少老韭菜都在積極討論比特幣作為避險資產的潛力,尤其是在中美貿易戰背景下。一位專注亞洲市場的交易員分享道:「每當中美關係緊張,我們都能看到來自中國的資金悄悄流入加密市場,這次可能會更明顯。」

中國投資者的資金流動策略

監管環境下的灰色操作

雖然中國自2017年起就禁止加密貨幣交易所運營,並在2021年進一步禁止包括挖礦在內的所有加密貨幣相關活動,但這並未阻止資金流向加密市場。

中國投資者通常採用以下方式參與加密市場:

1. 場外交易(OTC):透過點對點交易規避監管,這種方式雖然風險較高但一直存在。

2. 境外交易所:一些投資者利用VPN服務訪問國際交易所。

3. 香港通道:隨著香港加密監管環境的明朗化,部分投資者透過香港渠道參與交易。

4. 穩定幣網絡:USDT等穩定幣為中國投資者提供了一條重要的資金通道。

Chainalysis的研究,儘管存在監管限制,中國仍然是全球最大的加密貨幣市場之一,這表明資金具有找到出路的能力。

我有一位北京的朋友,他告訴我即使在嚴格監管下,圈內人士依然有辦法買賣比特幣,只是操作變得更加隱蔽和複雜。這種「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現象在中國市場特別明顯。

人民幣貶值壓力增大

自2022年以來,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已經出現明顯貶值趨勢。如果中美貿易戰進一步升級,中國可能會允許人民幣進一步貶值以緩衝關稅帶來的壓力。

根據高盛的分析,若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徵25%關稅,中國可能會允許人民幣貶值5-10%以維持出口競爭力。這種貶值預期可能會促使中國投資者尋找比特幣等替代資產來保值。

比特幣牛市復甦的可能性評估

技術面因素

從技術分析角度來看,比特幣目前處於關鍵位置:

1. 價格結構:比特幣在近期調整後仍然保持著較高低點的上升趨勢。

2. 長期均線支撐:200日移動平均線依然呈上升趨勢,這通常被視為牛市的技術指標。

3. 相對強弱指標(RSI):雖然出現超買信號,但在牛市中,RSI可以長期維持在高位。

我在過去十年的交易經驗中發現,比特幣的技術指標在基本面驅動的大趨勢面前往往顯得不那麼重要。2017年和2021年的牛市中,比特幣曾多次被技術分析師預測將大幅回調,但基本面的強勁支撐使得價格持續上漲。

基本面因素

除了中國因素外,比特幣當前還有多項基本面利好:

1. 機構資金持續流入:比特幣ETF的成功推出帶來了大量機構資金。根據彭博資訊的數據,比特幣ETF自推出以來已吸引超過150億美元的淨流入。

2. 比特幣減半:2024年的減半事件將使新比特幣的產出減少,供應減少可能推動價格上升。

3. 全球宏觀環境:除中美貿易戰外,多國央行開始考慮降息,這可能增加對風險資產的投資意願。

4. 監管環境改善:全球範圍內的加密貨幣監管正變得更加清晰,這有利於長期投資者入場。

投資策略建議

基於以上分析,作為一名經歷過多個市場週期的投資者,我認為當前市場環境下有幾點值得考慮的投資策略:

分散投資組合

1. 比特幣核心配置:將投資組合的10-20%配置在比特幣這類硬資產上,作為對沖通脹和地緣政治不確定性的工具。

2. 穩定幣策略:保留一部分資金在穩定幣中,以應對可能的市場波動。

3. DeFi收益機會:考慮將一小部分資金用於DeFi生態系統中的穩健收益產品。

風險管理至上

我在2017年牛市頂部沒有適時獲利了結,結果在2018年市場崩盤時損失慘重。這教會了我風險管理的重要性:

1. 設定止損位:無論多麼看好比特幣,都應該設定合理的止損位保護資本。

當人民幣跳起比特幣探戈:數字黃金迎接貿易戰新高潮!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