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與貿易戰的「驚驚漏」關聯,暴跌恐怕只是剛開始?
**美中貿易戰、股市動盪讓比特幣價格來到五個月新低點,投資人需關注7.1萬美元關鍵價位。** 我最近滑手機看到這消息時差點沒嚇到吐出早餐,想當初我還在想要不要在8萬美元進場呢!幸好我是標準拖延症患者,不然現在就得天天跟老婆解釋「為什麼戶頭錢又不見了」。
這次比特幣急跌主要是因為中美貿易戰升級,讓全球金融市場出現「羊群效應」的恐慌拋售。標普500指數創下了有史以來最大的日內反轉幅度,比特幣也跟著大幅震盪,跌破8萬美元重要關口,一度逼近7.5萬美元。
貿易戰下的加密市場:連比特幣也扛不住這波嗎?
**中美貿易戰升級引發全球市場大震盪,比特幣已失守8萬美元重要心理關口。** 我們一直以為比特幣是「數位黃金」可以抵禦通膨和地緣政治風險,但看來它和傳統股市的連動性還是比想像中高。
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超級有趣的現象?特朗普只要發個推特,全球市值就能波動5萬億美元!想當年我發IG曬自家貓咪最多也就收獲幾個讚而已,真是天差地別啊(笑)。
短線影響:恐慌情緒蔓延,支撐位岌岌可危
**短期內比特幣可能持續受到股市震盪影響,加密貨幣恐慌與貪婪指數已降至3月來最低。** 如果你像我一樣常常盯著螢幕看K線圖到眼睛快瞎,就會發現現在市場的恐慌程度有多高。
根據交易資訊平台的報導,加密貨幣恐懼與貪婪指數已跌至3月以來的最低水平,這通常是市場情緒極度負面的信號。我最早2017年入場時也經歷過類似恐慌(當時還想把老婆本都套進去,幸好被攔下來了),事後來看往往是好的買點,但前提是你得有足夠的耐心和資金熬過這段恐慌期。
芝商所比特幣期貨「缺口」現在已成為阻力位,大約在8.2萬至8.5萬美元區間。這表示比特幣如果要回升,必須先突破這個區域,否則很可能繼續向下測試7.1萬美元的支撐區。
中長線觀察點:基本面其實沒變,但政策風險不容忽視
**從中長期來看,比特幣的基本面並未改變,但政策風險和地緣政治變數正在增加。** 比特幣減半事件已經過去,但原本預期的大漲卻變成了大跌,這讓不少人開始懷疑這次減半效應是否已經被「提前反映」在價格中。
我自己的觀察是,地緣政治風險現在已經成為影響加密市場的重要變數,這是幾年前很少看到的現象。以前比特幣主要受制於監管政策,現在卻連中美貿易戰這種傳統金融市場的變數都會立刻反映在價格上。
提醒大家:不要低估貿易戰的持續影響力!上一次中美貿易戰持續了好幾年,不是一兩個月就結束的短期事件。
技術面分析:圖表告訴我們什麼「悲慘」故事?
**從技術圖表看,比特幣已跌破多個重要支撐位,當前價格區間7.1萬至8.3萬美元可能是新的交易區間。** 看到這個分析時我腦中只有一句話:「完了,我的錢包要哭了!」
著名交易分析師Rekt Capital提出了相當清晰的觀點:
1. 比特幣已經跌破了重要的橫盤區間
2. 芝商所比特幣期貨缺口(8.2萬-8.5萬美元)現在變成了阻力位
3. 未來可能會向下測試7.1萬美元的支撐位
價格區間 | 意義 | 可能性 |
---|---|---|
8.2萬-8.5萬美元 | CME缺口,現已成為阻力 | 突破難度高 |
7.5萬-8.2萬美元 | 當前震盪區間 | 高 |
7.1萬美元附近 | 可能的中期底部 | 若貿易戰持續將被測試 |
這種下跌走勢讓人想起2022年的熊市,那時我還天真地以為「幣圈一天人間一年」的速度會快速恢復,結果被套了快一年…
我的菜市場二分鐘分析:恐慌之下的機會與風險
**恐慌情緒往往會導致過度拋售,但盲目抄底同樣危險。觀察市場信號而非情緒才是關鍵。** 老實說,作為一個幣圈老韭菜(自嘲中),我看過太多次「世界末日」式的恐慌了,但比特幣總是能從低點反彈。
不過,這次情況有點不一樣:
1. 地緣政治風險升級:中美貿易戰不是小事,可能會持續影響全球金融市場
2. 投資者情緒極度負面:當恐慌蔓延時,理性往往被拋諸腦後
3. 技術面支撐位薄弱:跌破8萬美元後,下一個堅實支撐位在7.1萬美元
我自己的策略是「定投+分段買入」,這次下跌我已經執行了20%的買入計劃,但保留大部分彈藥等待更清晰的底部信號。畢竟我已經被「抄在半山腰」這種事情傷害太多次了,現在變聰明了(希望如此啦)。
你一定要知道的「新手常見三大迷思」
**面對市場下跌,新手最常踩的坑就是情緒化決策、忽視大環境因素和過度關注短期波動。** 我還記得我第一次遇到大跌時,嚇得直接清倉,結果隔天就反彈了…從此學會了「恐慌的時候按住自己的手」。
迷思一:「比特幣不受傳統市場影響」
很多新手以為比特幣是「獨立資產」,不受股市、貿易戰等因素影響。現實是,在全球化金融市場中,風險資產之間的相關性在危機時刻會顯著提高。比特幣雖然有避險屬性,但在系統性風險面前,它和其他風險資產的表現越來越相似。
迷思二:「減半後一定會大漲」
「減半後比特幣一定會漲」已經成為幣圈的「定律」,但市場從不遵循固定規則。減半是供應面因素,但需求面(如市場情緒、宏觀經濟)同樣重要。這次減半後走勢就和許多人預期的完全相反。
迷思三:「恐慌就是買入信號」
「別人恐懼我貪婪」是投資名言,但盲目抄底是新手常犯的錯誤。市場恐慌可能持續數月甚至數年,如2018-2019年和2022年的熊市。明智的做法是分批買入而非一次性梭哈,我個人習慣將資金分為5-10份,根據價格變化逐步投入。
你可能還想知道的比特幣相關問題
**市場動盪時期投資者最關心的是風險評估和投資策略調整,以下是一些常見問題的解答。** 這些問題我在LINE群組和論壇上看到好多人問,整理一下跟大家分享:
比特幣在貿易戰背景下還能被視為避險資產嗎?
比特幣的避險屬性仍在發展中,目前表現更像「高風險投資品」而非「數位黃金」。在地緣政治風險升高時,傳統避險資產如實物黃金表現更為穩健。不過比特幣作為「政策風險對沖工具」的特性依然存在,特別是在貨幣超發的環境下。
中美貿易戰對加密貨幣市場的影響會持續多久?
前一輪貿易戰持續了約兩年,現在看來新一輪貿易摩擦可能也不會短期結束。在此期間,市場波動性預計會維持在高位,比特幣價格可能在較大區間內震盪。我們可能需要等到今年美國大選結果明朗后,才能看到更清晰的趨勢。
7.1萬美元真的是市場底部嗎?
7.1萬美元是根據交易量分析得出的可能支撐位,但並非絕對的底部。若全球風險因素繼續惡化,比特幣理論上可能跌至6萬美元左右的心理關口。不過從歷史上看,比特幣減半後6-12個月通常是上漲期,這可能會在中期提供支撐。
常見問題 FAQ
Q:比特幣跌到7萬美元是買入機會嗎?
A:從歷史上看,減半後的大幅回調確實提供了較好的買入時機,但建議分批買入而非一次性投入。7萬美元附近有重要支撐,但還需觀察全球金融環境是否穩定。
Q:貿易戰對比特幣長期影響如何?
A:短期內會增加波動性和下行壓力,但長期可能增強比特幣作為政策風險對沖工具的地位。若貿易戰導致經濟減速和寬鬆政策回歸,反而可能對比特幣中長期有利。
Q:現在應該全部出場等回調嗎?
A:恐慌性全部出場通常不是好策略。若已持有倉位,可考慮部分減倉控制風險;若尚未進場,可設定分批買入計劃,在支撐位附近小額試探性買入,保留資金等待更好機會。
Q:台灣投資人如何應對這次比特幣震盪?
A:留意台幣對美元匯率波動可能帶來的額外風險。考慮將加密貨幣投資比例控制在總資產的5-10%,並與股票、債券等傳統資產搭配,實現多元化配置。
結語:恐慌之下,保持冷靜比盲目行動更重要
**市場短期內可能持續震盪,但歷史表明,恐慌期往往是積累優質資產的好時機。** 身為一個經歷過多次幣圈「雲霄飛車」的人,我最大的心得就是:市場總是在最多人絕望時見底,在最多人亢奮時見頂。
個人建議:
1. 設定明確的買入計劃:預先決定在哪些價位買入多少比例
2. 避免情緒化交易:不要被市場恐懼或貪婪情緒左右
3. 保留充足現金:在市場極度恐慌時,現金是最好的武器
最後,記住華倫·巴菲特的名言:「別人貪婪時恐懼,別人恐懼時貪婪」。但我要補充一句:「貪婪時要適度,恐懼時要分批」。畢竟我們普通投資者既沒有巴菲特的資源,也沒有他的耐心和視野,穩紮穩打才是長久之道。
希望大家都能在這波動盪中找到適合自己的節奏,在比特幣的世界裡存活並茁壯成長!(而不是像我一樣變成被割了N次的韭菜,哈哈)

幣圈小鯨魚,深耕幣圈已經第 9 年,從 2016 年的 ETH 10 美元一路看到 2021 牛市的 4,800 美元高點。經歷過 DeFi 熱潮、NFT 爆發、FTX 崩盤,也活過熊市寒冬。
現專注於現貨與合約交易,輔以鏈上數據分析與板塊輪動觀察,結合短中線技術策略。過去三年個人帳戶回報如下:
▸ 2021 年報酬率:+189%(主力:現貨+DeFi 倉位)▸ 2022 年報酬率:+38%(主力:避險穩定幣挖礦+空單對沖)▸ 2023 年報酬率:+74%(主力:合約波段+AI 概念幣輪動)
平均勝率維持在 61~66%,最大回撤控制在 12% 以下。致力於讓新手「看懂市場訊號、建立風險意識、拒當 FOMO 韭菜」。